陽光透亮,遠處是青山云海,萬畝茶園從車窗外快速閃過……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所在地,近年來,峨眉山市一直將“生態立市”置于發展首位,并創建“綠水青山典范城市”指標體系,運用考核指揮棒把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勝勢。
生態指揮棒如何“舞”?又將發揮怎樣的作用?4月8日,記者驅車前往峨眉山市,尋找答案。
騰籠換鳥
發展“高新輕凈”產業
上午9:30,小分隊進入峨眉山峨眉雪礦泉飲料有限公司。透過密封玻璃,記者看到,吹瓶、飲料制作、罐裝等每個生產環節,都有獨立操作間,每個操作間有1人控制程序?!帮嬃仙a線一小時能生產1.5萬—2萬瓶?!痹摴靖笨偨浝磬嵠渚f。
眼前的生產景象讓人很難想到,這家企業曾因瀕臨破產一度易主。2019年,新股東謀求企業發展轉型,需要土地修建標準化、智能化現代工廠。鄭其君回憶:“出乎意料,土地很快獲批了?!?/p>
為何如此順利?因為“指揮棒”不一樣了。
2019年,峨眉山市出臺“綠水青山典范城市”指標體系。在經濟質效、創新發展、民生福祉、綠色生態、風險防控5大評價領域內,體系細化了58項量化指標,每一項都要打分。
“要將有限資源騰換給綠色環保企業?!痹凇爸笓]棒”引導下,2021年該市“高新輕凈”工業產值占第二產業總產值比達70%。
融合發展
經濟上“再造一個峨眉山”
距項目奠基僅1年,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峨眉分院項目主體就已封頂。記者來到項目現場看到,300余工人忙著放頁巖磚,做室內隔墻隔斷?!邦A計4月底可內裝,年底可具備投運條件?!敝袊朊忌絿H康養中心經理張丹介紹。
項目快速推進的背后是當地的大力支持。峨眉山市將康養產業列為“十四五”市域經濟發展的首位產業,實現經濟上“再造一個峨眉山”?!拔穆靡c醫康養共舞共生?!倍朊忌绞形瘯淉彽虑诨卮?。
產業共舞共生不止體現在此。去年12月起,峨眉山景區路線部分中低山區景點,陸續免費開放。當地希望用“免費”這一方式,為與旅游關聯度高、價值鏈條長的產業打開發展空間。(汪菲 記者 曾小清)